□時報記者 雪歸
“我終究是要獨自一人待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小鎮了,如同一個被塞入小鎮的外來者,聽不懂小鎮的話,吃不慣小鎮的食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會適應不了小鎮的天氣以及當地人的思維。那個下午我無處可去,一個人沿著河道慢慢地走,漫無目的地走,天色慢慢暗下來了。”這是青年作家陳濤寫下的一段文字,收入他的作品集《山中歲月》,近日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7月,陳濤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下派的第一批“第一書記”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任職,為期兩年。在兩年的時間里,陳濤深入農村、農民生活,認真履行職責,圓滿完成了掛職任務。
陳濤出生于1979年,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散文寫作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評論工作。先后執筆《80后文學創作群體創作與生存狀況調研》《中國當下非會員狀況》《1-4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文本分析》等省部級研究課題。在《光明日報》《文藝報》《人民文學》《當代作家評論》等報紙雜志發表散文、評論作品。主編有《中國青春文學典藏書系》。
《山中歲月》共有十六篇文章,分別是對地方人文風景等的描述,如《初見》《甘南漫行》《浪山》等;任職期間工作的記錄與思考,尤其是寫到對鄉村教育的重視與所做工作,如《修道》《助學之路》《山上來客》《茫拉鄉死亡事件》;在生活與工作過程中個人內心的感觸與反思,如《另一種生活》《困境的氣息》《生命中的二十四個月》,以及個人對遠方、家人朋友的一種想念,如《不可念》《時光雜記》等。
收入《山中歲月》的部分文章,曾發表于《人民文學》《作品》《青年文學》《福建文學》《青年作家》等刊物。作者十分真誠地記錄了一段扶貧路上的心路歷程,有迷茫、無奈、失落,更有希望、擔當、突破。作者通過不同的角度記錄,全方位展示了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來的工作、生活,以及復雜的心路歷程。在作者筆下,不僅是環境與工作的記錄,更多是人性與困境的揭示。
編者認為,與當下絕大多數掛職筆記不同,本書文學性強,展示了一大批“第一書記”的心路歷程,寫出了他們在任職過程中認真體驗生活、轉變固有認知、破除刻板印象、擁抱變化的成長與擔當。在作者的身上,我們看到享受孤獨、充盈內心的重要,看到了安定的力量。
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在這本書的序言《與青春有關的歲月》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文學博士,陳濤有其他“第一書記”不具備的敏銳觸須和文學表達能力。他捕捉的那些細節和與情感相關的場景,不僅記錄了他在池溝村的心歷路程,同時也記錄了他的一段與青春有關的歲月。”誠如序言中所說:“池溝村的面貌變了,陳濤將一段青春歲月留在了那里,他用文學的方式記述了這段不尋常的青春歲月,可以說,陳濤因此擁有了不一樣的青春。許多年之后,他會更加意識到這一經歷的價值和意義,他會因池溝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我因小鎮而改變,而我的生命,也徹底地與小鎮聯系在一起。”陳濤這樣說。相信讀者翻開這本書,讀到不僅是一個作家的溫度與情懷,更是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赤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