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消費者購房前,售房者信誓旦旦地許下種種承諾;一旦簽了合同,往往立刻賴賬變卦。就西安這起消費糾紛來說,售房者事先許諾給李女士的,竟然是公共面積。明知公共面積不應、不能給個人,卻許諾給購房者,這不是用“筆誤”就混得過去的,難以洗脫房地產商“欺騙”的嫌疑。
應該看到,這起“筆誤”事件,擊中的是開發商的誠信軟肋。近年來,西安、武漢多地都曾鬧出類似事情,且有增多之勢。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房產及建材類投訴2.5萬余件,近年來不斷上升,房屋質量、合同欺詐等成為投訴重災區。
部分房地產開發商不講誠信,就是因為自恃財大氣粗,認為消費者勢單力薄。前些年,不少地方的樓市都很火爆,讓一些開發商得意忘形。殊不知,自毀誠信的做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會惡化樓市消費環境。
當前,樓市庫存高企,如何去庫存成為各方關注的大事。樓市要去庫存,關鍵還得由市場說了算。買房這事兒,最終還得看消費者的臉色。作為開發商,透支消費者對自己的信任,無助于樓市發展。只有放下驕橫心態,祛除浮躁和投機,貨真價實做買賣,才能樹立誠信形象,使樓市迎來持久健康的發展。
誠信經營,樓市有望。樓市穩健,社會之福。有效激發房地產市場消費潛力,消解庫存壓力,穩住經濟底盤,不妨從挽回消費者受傷的心開始。相關部門應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加強市場監管,共同培育一個健康有序、重視誠信的房地產市場,讓買房子的消費者放心、安心、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