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gar8d"></acronym>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delect></track>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form id="gar8d"></form></delect></track>

  • 海東日報首頁

    宜居城市秀色可見

    ——“五個新海東”建設系列報道之二
    2023-12-31 09:08:59 來源:海東日報 點擊:
    □本報記者 趙新秋 李永蘭 攝影報道

    近日,家住海東市樂都區夢圓居小區的居民李國福和幾個老搭檔相約去了小區附近的公園。一路上,雖然瑟瑟的寒風吹拂著道路兩旁蕭條的樹枝,但在公園里,老人晨練的身影隨處可見。

    “現在我們海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特別是離公園近的我們,一出門空氣又清新,很適合我們老年人鍛煉筋骨。”李國福一邊活動,一邊笑著告訴記者。

    近年來,海東市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激活發掘綠色環保產業新動能,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一幅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居住“更養眼”的大美海東畫卷正徐徐展開。

    “植”出來的綠色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青山掛白”治理……從城區到鄉村、從公園到河畔,海東開始了一場場為大地增綠的綠色革命,全市植綠、護綠、愛綠蔚然成風。

    以前的海東,植被稀少,春天風吹沙起,夏季暴雨成洪,讓群眾飽受風沙之苦。“遍植青綠,成就青山。”成了這座高原城市廣大群眾最迫切的愿望。

    在平安區平安街道西南側,有一座山體呈紅色的山,當地人稱“大紅嶺”。曾幾何時,“在這里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是鄉親們毫不夸張的比喻。

    然而,就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2018年,平安區政府開始對大紅嶺進行綠色改造,持續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實施“引水上山”工程。

    如今,在280公頃的土地上,有18萬株“青宏杏”和10萬株針、闊、灌植物構成的景觀林在“大紅嶺”生根,區域綠化面積達到60%以上,昔日荒山今朝披上“綠裝”,造林范圍還在繼續擴展。

    74歲的馬進才,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禹王峽義務種樹近30年。“有生之年,讓山都綠起來,就圓夢了。”馬進才說。

    這些年,伴隨著馬進才在禹王峽谷的“綠色行動”,民和縣三川黃河水利風景區項目也在2013年動工建設,項目建設堅持綠化優先,實施了提灌工程,栽植了大批的國槐、丁香、櫻花、油松等生態景觀樹木,并在景區的管護下已經綠樹成蔭,走進景區的游客不禁發出“這里黃河風光確實很美”的感嘆。

    毫無疑問,游客眼里的美,不僅在于黃河的安瀾之美,更在于黃河峽谷山坡上成林成景的生態之美。

    不僅是平安區和民和縣,整個海東市都在為生態綠色作出努力。

    為加快生態修復,分類施策涵水,近年來,海東市完成人工種草133.33公頃,占計劃任務的100%;完成2023年中央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項目退化草地補播333.33公頃,占計劃任務的100%。

    海東市組織各施工單位對去年實施的城區園林綠化項目開展了全面補植補栽工作,共補植各類苗木8500多株,并積極開展澆水、修剪工作,通過補植、修剪,景觀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與此同時,全面完成了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23項反饋問題整改和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262個問題圖斑整治綠化任務,恢復治理250公頃。進一步刷新了海東“顏值”、提升了海東“氣質”、增進了民生“福祉”。

    如今,身處海東,奔流的河川、高飛的水鳥,都在暢談著高原之城“秀水連天”的美好未來。海東市將始終堅持以創建綠色生態強市為目標,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質量持續提升,堅定當好“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衛士,繪就新時代海東版的“富春山居圖”。

    “修”出來的亮色

    冬日的海東市一片蕭瑟,站在樂都區朝陽山公園極目遠眺,樂都城區如一片細長的柳葉,被植被緊緊環繞,湟水河如一條金色絲帶在朝陽下熠熠生輝。而這眼前的美景得益于常年不斷的生態修復。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生態修復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保障。山體布滿破碎的巖石、天空粉塵彌漫盡顯荒涼,這是過去人們對礦區的印象。如今,綠樹成蔭、草木蔥蘢,這是海東市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帶來的變化。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的花石山石灰巖礦山內,綠滿溝壑,清晨的空氣濕潤清新,山下廣場邊的亭臺掩映在綠樹之中,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花園。

    “以前種點菜,葉子上落滿了白色的灰,現在你看,一點灰都沒了,吃得也更安心了。”享受到生態建設紅利的不僅有企業,還有群眾。

    對于居住在周邊的群眾來說,綠色礦山建設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他們的生活。

    結合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海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要求企業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進行規范化、科學化開采,并按照“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規范開采、綠色開發、依法依規合法經營,嚴格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祁連山南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期間栽種苗木7.5萬棵,綠化面積達15.6萬平方米。”互助金圓水泥有限公司礦山部經理丁超告訴記者,2019年,通過礦山自主建設、企業自評、第三方評估、省級主管部門推薦、國家實地核查、材料審核和社會公示等層層審核,花石山石灰巖礦山通過遴選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要綠色的“外衣”,更要植入綠色發展的“基因”。近年來,海東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理念,嚴格礦產資源開發的監督管理,督促礦山企業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攻關,積極發揮綠色礦山建設示范引領作用。同時,積極督促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抓好砂石、粘土礦的綠色礦山建設,為建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作出了新的貢獻。

    “戰”出來的底色

    一座城市,生態環境好不好,能俯瞰大自然的“無人機”“照相機”也許最有發言權。

    今年50歲的李萬恒是個攝影達人,更是海東在生態“蝶變”路上的見證者。10年時間,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堅持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著海東每一年的變化。

    “你看,這張是五年前拍的樂都朝陽山,這張是這幾天拍的。”李萬恒電腦里的上百張生態美景是海東這些年逐漸“向上向綠”的真實寫照。

    在李萬恒看來,短短幾年,海東在生態上的變化,讓他更愿意向在外地的朋友們炫耀他的家鄉。

    在海東,還有千千萬萬個“李萬恒”,他們邊走邊看,以腳步丈量海東變化的“公里數”,用鏡頭記錄海東的“美麗蛻變”。

    行走在化隆回族自治縣黃河岸邊,清清碧水,波光粼粼,藍天白云倒映水上,河道兩岸綠樹成蔭,歡聲笑語不斷,一幅幅人水和諧的生態新圖景正在繪就。

    2023年以來,化隆縣扎實推進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線管護和水行政執法監管,增強河湖安全底色、修復河湖生態本色、增添河湖智慧成色,全力打造有機融合、和諧共生的“幸福河湖”化隆樣板。

    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1%、黃河出境大河家斷面、大通河出境峽塘斷面水質達到Ⅰ類、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Ⅲ類、18個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7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30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占比100%……

    一組組數據的不斷刷新和改寫,折射出數字背后的奮進與努力。今年以來,海東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把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厚植生態文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抓實抓細生態環境治理、突出問題整改、綠色轉型發展,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高水平保護雙贏,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海東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

    記者手記:在海東,種下的是花草樹木,改善的是城市生態環境,提升的是居民生活質量,收獲的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看得見藍天、聽得到鳥語、聞得到花香、留得住鄉愁”在海東成為常態,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彩蝶變。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无码av一区区播放|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国产三级片精品视频

    <acronym id="gar8d"></acronym>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delect></track>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form id="gar8d"></form></delect></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