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gar8d"></acronym>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delect></track>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form id="gar8d"></form></delect></track>

  • 海東日報首頁

    祁連,有的不只是阿咪東索

    2021-01-26 10:44:45 來源:海東日報社 點擊:
    □本報記者 祁國忠

    前段時間,一則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咪東索旅游區被評為5A級景區的新聞迅速“霸占”各媒體頭條,一時間“阿咪東索”“祁連”成為了網絡熱搜詞。

    “祁連縣因地處祁連山中段腹地而得名,位于青海省東北部、海北州西北部,北鄰古絲綢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肅河西走廊,有著青海‘北大門’之稱。境內有大通河水系的默勒河和祁連山內陸水系的黑河兩大流域,大小支流共有247條。”這些只是搜索詞條中對祁連縣最基本的描述。

    事實上,被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皇后賽段”帶火的海拔4120米的大冬樹山埡口、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出的“中國六大最美草原”之一的祁連山草原以及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源頭、世界上最大的牛毛帳篷寺院、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柔逗曲、彈唱等有著獨特地理特性和濃郁民俗文化的“詞條”都是祁連的地理文化標識。而這些,都充分展示出祁連的多彩。

    阿咪東索

    阿咪東索為藏語,意為千兵哨卡,俗稱牛心山,蒙古語稱之為“乃曼額爾德尼”,意為八寶山。據當地人介紹,阿咪東索四周的地形呈吉祥八寶之形,居住在祁連地區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信仰藏傳佛教的群眾更是敬奉阿咪東索為祁連的眾山之王。

    阿咪東索位于祁連縣城東南2公里的八寶河南岸,海拔4667米,整個“八寶”都俯臥于它的山腳下,甚為壯觀。阿咪東索與縣城八寶鎮的相對高度差達1880米,巍峨高聳。由于其海拔高,山腳處和山頂處溫差較大,形成了“一山盡覽四季景”的美景。春天,阿咪東索山體底部麥浪翻滾,鳥語花香,一派高原河谷的農家景象;夏天,山麓綠草如茵,是優良的牧場,有“祁連山下好牧場”之美稱;秋天,中部或稍向上的廣闊區域為灌木叢林,儼然一派林海風光;冬天,舉目向上從稀疏植被逐漸過渡到石山,峰頂常年積雪不化。當你經歷千難萬險,終于攀登峰頂時,便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在阿咪東索的一角,有一處“礫巖石林”景觀,被當地人稱為“直合擦擦”,“直合”系藏語音譯,意為巖石;“擦擦”系宗教用品,指用泥制成的小供品,一般大小若拳頭,呈圓錐形,有佛像、佛塔、經文,由木頭或金屬模具制作而成。其中,有巖石“郎個巴圖森吉”(意為嶺國的三十位大將)、“祁當拉”(嶺國格薩爾王的獵犬)和“措果日”(意為小湖泊)等。

    “礫巖石林”是由礫巖山體在雨水等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滑坡后,礫巖中的粘漿物將礫巖連接在一起形成的奇異地貌景觀。這里的地貌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裸露作為它的特征之一,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奇是它的特征之二,赤壁丹崖上色彩斑斕,高峽幽谷,情景深邃,石佛、石柱、石塔造型豐富,變化萬千,它們與白雪皚皚的阿咪東索主峰交相輝映,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反差。

    自然是杰出的雕刻師,造就了這里石林成群的石像,神態各異。有的如蒼鷹翱翔、雄雞報曉、孔雀開屏;有的如蛟龍出水、駱駝遠征、猴子撈月;有的如子牙釣魚、雪豹捕食、牧童吹簫等。據說,因為這些“礫巖石林”的形狀與佛塔相似,當地人們路過這里總要下馬叩頭、跪拜一番,獻上哈達等祭品,祈求神靈保佑。

    卓爾山

    卓爾山位于祁連縣八寶河北岸,山頂綠茵蔥籠,挺拔蒼翠的青海松柏點綴其中,與阿咪東索隔河相望。卓爾山屬于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巖和礫巖組成,藏語稱“宗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

    站在卓爾山頂,視野極度開闊,四周沒有任何遮攔,山對面是“一山盡覽四季景色”的阿咪東索山,左右兩側分別是拉洞峽和白楊溝風景區,北面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山腳下滔滔八寶河像一條白色的哈達環繞在縣城周邊。這里處處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因此,當地人也將卓爾山譽為祁連縣城的后花園。

    在神話傳說中,卓爾山與阿咪東索是一對情深意重的情侶,默默守候在八寶河兩岸,共同護佑著祁連的山山水水。

    據說,宗姆瑪釉瑪原為一龍界公主,一次偶然的邂逅,使她深深愛上了守護這里的山神——英俊威武的的阿咪東索,她甘愿觸犯天規,沖破重重阻礙,嫁給阿咪東索為妃。龍王夫婦雖然堅決反對他們成親,但她還是選擇留在人間,與阿咪東索隔河相望,不離不棄。當然她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變成了一座石山。即使這樣,她也無怨無悔,因為她和愛人始終相伴在一起,守護著祁連的秀美山川。相傳,祁連縣之所以山清水秀、牛羊肥壯、物產豐富,其原因就在于這位來自龍界的王后,在當地人的傳統觀念中龍神是財富的主人和象征,守護著秘密的財富。

    如今,卓爾山已成為祁連的重點旅游景區,它以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展示著祁連的風貌。

    6月是青海旅游最好的時候,青海的油菜花就是在這個季節開放的,卓爾山下也有大片的油菜花田,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游客到卓爾山景區游玩,賞油菜花。

    祁連山草原

    祁連的草原是彩色的。湛藍如洗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羊群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像一把珍珠撒在了綠色的絨毯上;斑斑點點的野花,點綴在這片綠色的海洋里,讓草原變得五彩斑斕。

    祁連山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了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稱為雪線。祁連山的雪線之上,常常會出現逆反的生物奇觀。在淺雪的山層之中,有名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狀蠶綴,還有珍貴的藥材——高山雪蓮,以及一種生長在風蝕的巖石下的雪山草。

    2005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協同全國34家媒體,歷時8個月,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地方”。其中,“中國最美草原”的評選標準是:草地質量好,植被茂密,季相鮮明華麗,有層次和立體感,且遼闊壯觀,一望無際;生物多樣性豐富,牛羊悠閑,有特殊或多樣的地貌景觀,如河曲等;牧民生活方式自然純樸,民族風情濃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等;原生態保存較好,利用適度,草場退化不明顯,沒有物種入侵的生態破壞等。

    最終祁連山草原因“交融之美”,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

    帳篷寺院

    行走在祁連,與阿柔大寺相遇是情理之中的。阿柔大寺藏語法名“尕日登群派林”,意為“阿柔具喜宏法洲”,亦稱阿力克大寺,是祁連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院位于距縣城東約21公里的阿柔鄉政府東側,坐北朝南,前臨八寶河,后靠貢白加隆山,左鄰峨堡鎮白石崖牧業村,右靠阿柔鄉政府,峨(堡)祁(連)公路從該寺門前經過。

    阿柔大寺早期以帳篷寺院著稱,帳篷寺是游牧民族特有的建寺模式。1822年,阿柔部落北遷至祁連后,最初沒有固定的寺院,隨著部落逐漸搬遷到現址后建成帳篷寺院,當時有70余頂帳篷及少量蒙古包。在之后的時間里,一直保持了多年的帳篷寺面貌。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建成磚木結構經堂一座,僧舍45間,結束了流動帳篷寺院的歷史而筑屋定居,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殿堂建筑,先后建成護法殿和大經堂等一批磚木結構的殿堂。

    據記載,阿柔大寺按照原來帳篷的大小規格,重新制作了一頂堪稱“世界之最”的牛毛帳篷。該帳篷占地面積1189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300平方米,室內高度4米,由16根牛皮拉繩、34根長5.5米直徑40厘米的頂桿、79根腳桿、1根橫梁共同搭建起來的,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牛毛帳篷寺院。

    黑河源

    黑河全長821公里,發源于祁連山北麓中段,南段以祁連為界,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東與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海,與蒙古國相接壤,流域范圍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三?。ㄗ灾螀^),流域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被稱為河西走廊的母親河。

    有人說,歷史上最早命名“黑河”的人一定是個現實主義者,這個河名比較寫實、直觀。據說是因為黑河水清澈見底,遠看如黑色的飄帶,加之汛期有大量泥沙流入,巨浪滔天,故名黑河。

    而我則更喜歡它在古時另一個非常詩意浪漫的名字——弱水,讓人從字面上就心生憐愛之情。“弱水”一詞最初作為古代河流的名稱時古籍記載甚多,但所指不一?!渡袝?middot;禹貢》所記載的“弱水既西”“導弱水至于合黎”,是有關弱水的最早記載,據專家考證,這里所說的弱水便是發源于祁連的黑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后來還成為一句經典的愛情語錄。

    其實,黑河的聲名遠播,還在于世界第二大峽谷——黑河大峽谷的存在。黑河大峽谷從祁連野牛溝到甘肅省張掖市,全長450公里,僅次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關于黑河大峽谷的形成,經專家科考認為,雖然峽谷內有800余座冰川,但并非像很多大峽谷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而是經水沖刷而來的。當然,水在祁連縣城一帶曾形成一個湖泊,積蓄的水形成了巨大力量,最終造就了黑河大峽谷。如今,祁連縣城附近成片的紅色地貌就是當年湖泊遺留的杰作。

    阿柔逗曲

    “阿柔逗曲”主要流傳于祁連縣阿柔和峨堡兩鄉鎮及周邊鄉鎮村落,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阿柔逗曲”多元一體,又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差異性,形成了同一曲調不同唱詞或同一唱詞不同曲調的演唱形式。

    “逗曲”在藏語中稱“喜合”,是一種傳統的藏族民間歌曲,是古代藏族人民在長期勞動生產過程中的一種民間詩歌,它產生的最基本原因是為了互相溝通感情和交流思想,后來演變為以智斗智、論辯萬事為樂趣的一種愉快、和平的曲藝表演形式。其內容有極強的邏輯性,主要辯論宇宙的奧妙、大自然的形成、飛禽走獸的靈奇、歌頌英雄的事跡,描述民族習俗,還有感懷情思,祝福吉祥,天文地理,內容包羅萬象,無所不唱。“逗曲”曲調獨特,節奏悠揚,唱詞形象生動,生活氣息非常濃厚的旋律為自由的節拍和嚴密有序的律動,構成了悠揚遼闊、舒展豪放的音樂形象,充分表現了自由奔放的草原民歌特點。

    “逗曲”曲調與“勒”(安多地區亦稱酒歌)相同,不同的是,“勒”可獨唱也可傳唱,而“逗曲”不可獨唱,需要一定的演唱場合,如婚禮宴席、過年、過節等,一般以對唱為主要的演唱形式。

    如今,“逗曲”已成為藏族群眾最好的娛樂方式,無論家庭貧困還是富裕,在婚禮宴席上必請唱家演唱助興。

    民間彈唱

    除了“逗曲”,民間彈唱也是綻放在祁連草原的一朵奇葩。民間彈唱節奏十分明快,適合人們在草原上踏著琴聲翩翩起舞。彈唱所用的樂器一般為龍頭琴和八弦琴或曼陀鈴,表演時可以按傳統曲目自彈自唱,也可以由彈唱者即興編排填詞,格式為三段三句或三段四句式。

    據資料顯示,祁連民間彈唱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末達到鼎盛,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知名彈唱藝術家。曾在祁連有一批專門彈唱《格薩爾王》的老藝人,格薩爾彈唱是一種唱和說結合的民間傳統表演形式,藝人們說唱的神態不一,語音跌宕起伏。這種彈唱敘述有托夢說、圓光說、神授說和伏羲說等,它是憑借藝人們的靈感,像講故事一樣流暢,籠罩著一種神秘色彩。按照當地藏族群眾的說法,彈唱藝人講述《格薩爾王》的本領是學不會的。但這種民間文化隨著現代文化的沖擊和老藝人們的相繼去世已瀕臨失傳。

    當今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的彈唱也就是以彈和唱相結合的表演,其歌詞內容既包括歌頌愛情的,有贊美草原、藍天、大海,也有贊美雄鷹的矯健,駿馬的英姿,姑娘美貌的贊歌;也有悲傷情歌、教誨勸告、世態炎涼、悲情訴苦的內容,但是最受歡迎的是贊歌和愛情悲歌。比如《娜杰東科》《松達嘮》等,曲調、旋律已有百年歷史。

    藏族彈唱題材廣泛,內容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浪漫,節奏高亢,音域寬廣奔放,節奏鮮明,散拍中有規律,規律中有自由,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彈唱可一人自彈自唱,也可多人和彈共唱,還可兩人或多人問答對唱,表演場合不定,如過年、親朋聚會、婚禮宴席、慶典開業等都可彈唱。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海東日報 版權均屬海東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單位和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2、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作品的媒體、網站,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新聞

    无码av一区区播放|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国产三级片精品视频

    <acronym id="gar8d"></acronym>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delect></track>
    <track id="gar8d"><delect id="gar8d"><form id="gar8d"></form></delect></track>